2)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易主_燃烧的海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除此之外,美国没有更好的选择了。

  可惜的是,当时美国肯定不可能丢下俄罗斯。

  原因就是,如果美国不向俄罗斯增兵,恐怕在中国军队打到莫斯科之前,俄罗斯就会选择“光荣的退出战争”。

  当时,已经有类似的征兆了。

  如果俄罗斯迅速战败,美国同样不可能在中东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,也就同样会在中东战败。

  简单来说,不管有没有信心帮助俄罗斯渡过难关,美国都得拼出全力。

  由此,产生了第三个影响。

  在美国开始大举向俄罗斯增兵之后,魏成龙专程返回北京,牧浩洋则把虞世辉与蒋博文招了回来。

  最终,三位陆军将领约好,在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协同进攻。

  说“约好”不大准确,因为魏成龙是陆军参谋长,所以说应该是在魏成龙的部署下,陆军将在两个战场上同时发动进攻。

  按照约定,将由蒋博文首先在西奈半岛上发力,牵制住美以联军,随后虞世辉将在叙以战场与约旦发力,迫使美国向以色列增兵,魏成龙则将在八月份向莫斯科进军,并且在攻入莫斯科之后,向中东转移兵力。

  只是,最终的实际执行方式完全变了样。

  蒋博文确实在西奈半岛上发力了,只是战场不在苏伊士运河附近,而是在西奈半岛南端的一小块由埃及军队控制着的战场上,而且反击兵力也只有一个集团军,而不是两个,最终只牵制住了二十个以军旅。

  虞世辉没有兑现诺言,直到魏成龙在大陆战场上发动进攻,他也没能组织起反击。

  至于魏成龙,则把进军莫斯科的行动延迟到了九月底,而不是计划的八月份,并且没有与中东战场上的战斗同步进行。

  导致这一局面的因素非常多,主要还是战略协同的难度太大了。

  当时,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,即在中东战场上有大批盟军,而这些军队直接听命于戚凯威,而不是由战区司令指挥。虽然戚凯威做了努力,但是在协调盟军作战时,依然遇到了很多问题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,各个盟国都有自己的想法,而指挥盟军的各国将领也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
  这些问题,要到二零五五年,在东方同盟集团第五次首脑峰会之后才能得到解决。

  当然,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,蒋博文成为了中东战区司令,办事不力的虞世辉则被调往南亚当战区司令。

  事实上,虞世辉有点冤枉,因为他已经尽了力,只是面对的问题超出了他的能力。

 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二零五三年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
  所幸的是,在魏成龙发起“莫斯科会战”的时候,俄军已是一群乌合之众,而美国增派的援军也无法补充整条战线。虽然在中国军队攻占了图拉与梁赞之后,俄罗斯总统任命朱利亚诺夫为总参谋长、兼莫斯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77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